新闻中心

公网对讲机发展历程概述

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,中国对讲机市场仍然主要以模拟对讲机为主,通信距离有限,功能相对简单。然而,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信需求的增加,中国开始注重公网对讲机的发展,以满足更广泛的通信需求。

2001年,中国政府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与建设,并在2003年成功上线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为中国公网对讲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。北斗系统具有全球覆盖、高可靠性和精准定位等特点,为公网对讲机提供了稳定的通信网络和定位服务。

在此基础上,中国开始开展公网对讲机的研发与推广。2008年,中国启动了PMR(专业移动无线通信)标准的制定工作,目的是提高公网对讲机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。PMR标准的制定为中国公网对讲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。
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中国公网对讲机开始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。2011年,中国开始推广TETRA(数字增强型陆地无线通信系统)技术,TETRA技术具有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安全加密功能,为公网对讲机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支持。

2014年,中国推出了LTE(长期演进)技术,该技术基于4G网络,具有高速数据传输和丰富的应用功能,为公网对讲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。通过LTE技术,公网对讲机可以实现语音、视频、数据等多种通信方式,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。

2018年,中国公网对讲机进入全面发展阶段。中国政府提出了“信息化执法”战略,鼓励各行各业采用公网对讲机进行通信和协调。公网对讲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公安、交通、消防、工地、物流等领域,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通信工具。

目前,中国公网对讲机正朝着更高速、更安全、更智能的方向发展。随着5G技术的推进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,公网对讲机将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、更精确的定位服务和更智能的应用功能,为公安维稳、应急救援、工业生产等提供更全面、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。

综上所述,中国公网对讲机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、从网络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过程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,中国公网对讲机在通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,为各行各业的通信和协调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。


近期文章

产品推荐